江苏书画艺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坛快讯 » 鉴赏装裱 » 鉴赏收藏 » 正文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李白横江词二首》赏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9  浏览次数:360
核心提示:【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翰墨风神——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李白横江词二首》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 王罡赏析提

【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

翰墨风神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李白横江词二首》赏析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 王罡


赏析提要:林散之认为,学草书要“以楷入草”,要“先刚后柔”,要“中锋用笔”。这幅作品年代好,笔墨精,尺幅大,出版早,是反映林散之草书艺术最高水品的妙品力作。作品先后5次权威著录。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草圣。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 论怀素草书》、《自作诗 论书一首》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李白横江词二首》 114×229㎝ 马鞍山市博物馆收藏 


草书代表作《李白横江词二首》是立轴,尺寸为 114×229㎝,约 23平方尺。落款散耳,钤印是“林散之”(白文),“大年”(朱文)。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宿墨。裱工精细,色质一般,发黄带斑点。正文内容: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杨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这幅草书创作于 1977年,最早出版于 1982年 12月的《林散之书画集》,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86年刻成石碑,镶嵌在马鞍山李白纪念馆太白楼内的墙壁上。之后又有4次著录:1994年 11月,《林散之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月,《林散之艺术馆馆藏精品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年5月,《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文物出版社。2015年4月,《华人时刊》杂志第4期。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李白横江词二首》(局部)


林散之被誉为“草圣”之后,不少书法家为他高唱赞歌,更有众多的年轻人要求拜他为师,学习草书。林散之认为,学习草书,必须从楷入草。从草书自身的结体规律来说,无论是偏旁部首,还是间架结构,都有一定的规律,如笔画长一点,短一点,多一点,少一点,甚至相当微小的变化,都会使其成为另一个字,或不成为字。所谓“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就是这个道理。写草书是不能任笔为体的,草书除了自身规则以外,还要执行楷法。张旭、怀素最好野逸,笔走龙蛇,但不出法度。林散之的这幅草书《李白横江词二首》,看起来随心所欲,出神入化,满纸烟云,其实是用楷法写成的,有章有法。如“汉”、“吏”、“波”,还有“可”等等,笔笔行得开,笔笔留得住,没有一处是滑的,行中有留,留中有行。林散之说:“现在好多人下笔便草,写得一塌糊涂,真是谬种流传,我看了很心疼。”“先写楷书,次写行书,最后才能写草书。”楷书应从唐楷入手,然后上临汉隶、魏碑汉碑,如临《张猛龙》、《贾使君》、《礼器》、《孔庙》,下临唐宋行书。林散之对他的学生说,学习草书,要从刚入手,先刚后柔。楷书在临颜真卿和柳公权时,林散之先生主张先临柳公权的楷书,再临颜真卿的楷书,柳公权的楷书比颜真卿的楷书来得刚,史上有“颜筋柳骨”之说,应以得刚为先。同样,行书先临《圣教序》,草书临《孙过庭的书谱》、《怀素自序帖》,相比较这些都是刚性较强的碑帖,用长锋羊毫笔练出一手刚性很强的字,然后再加上丰润,由刚入柔,柔中见刚。林散之近一个世纪的书法实践正是如此,六十岁以前的字,刚性十足。七十岁以后的草书,以刚入柔,外柔内刚,刚柔并济。请看这幅作品,“津”、“山”、“郎”、“行”的最后一笔浑雄刚强,很有力道。“风”、“余”、“海”等,牵丝引带,连绵不断,看似柔软,实是柔中有刚,那细细的线条如钢似铁,力量十足。林散之八十岁以后的草书,入静入淡,仍然骨力不退。如果没有早年的刚挺,就没有晚年的遒劲。可见,刚是草书的立身之本。林散之之所以成为“草圣”,坚持中锋用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林散之执笔法用的是黄山谷所说的唐以前的古法,叫回腕双苞法。这种执笔法必须悬肘,用肘带动腕指书写,并做到腕平掌竖,笔笔中锋。即使在1970年大年三十跌入浴池,右手严重烫伤,改用三指撮笔,林散之仍然坚持中锋用笔,仍然坚持用长锋羊毫笔。只有中锋用笔,才能写出“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的经典线条。只有笔笔中锋,才能“力透纸背”、“千古不易”。

我们从这幅作品《李白横江词二首》可以看出,“江西”、“汉水”、“馆”等字,势圆气满,线条坚挺,直中有曲,都是中锋用笔的结果。林散之用了40多年的时间学习楷书、隶书、行书,临碑临帖,临帖临碑,在打牢草书基础之后,六十岁才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的草书主要得力于王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林散之得到《王铎书草书诗卷》后,爱不释手,日日揣摩,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还是随时携带,不忍离身。历时七八年,在临摹中反思,在感悟中临摹。以王铎为主,取各家之长,通融化解各体之势,一改往常面目,从而创立了“瘦劲飘逸”的“林体”,成为一代草圣。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李白横江词二首》,现为马鞍山市博物馆收藏。 

——原载《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一书

 

相关链接: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 王罡


王 罡,江苏扬州人,1957年生,大学本科,哲学学士。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原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王罡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世界华人杰出收藏家”,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受到两代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胡锦涛的接见并合影,著名雕塑家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

王罡发表各类研究林散之的文章100多篇,编著《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食砚斋珍藏林散之书画精品集》,专著《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面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连载《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一书,历时4年。《中国网》、《中国书法网》、《雅昌艺术网》、《凤凰网》等多家官网开辟专栏转载、选登《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2014年11月,王罡出席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2015年4月,王罡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林散之》的拍摄。

 
 
[ 艺坛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诚邀您扫码关注江苏书画艺术网微信公众号,关注的画廊及书画名家可在本站免费宣传,建站更有优惠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推荐艺坛快讯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助学基金 | 书画赞助 | 画廊酷站 | 艺术建站 | 名家题字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13045957号-7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