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书画艺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坛快讯 » 艺术资讯 » 正文

学者:别让文化成腐败的借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26  浏览次数:143
核心提示:在传统文化热的今天,跟风事件常有发生,就文化本身而言,陈静认为,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以经济为趋动力的文化资源开发,往往和文化本身没有关系,开发者也不求理解名人本身的思想。

  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最近建起了一座高28.09米,重60吨,浑身金光灿烂的老子像。这座老子像据称“总投资2588万元,外贴33公斤黄 金”,消息一出,引来无数网友质疑。最终,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管理有限公司对外表示,“贴金”一说,只是为吸引游客的炒作,并不属实,实际投资总额 1000多万元,也没有之前说的那么高。

  以老子来招揽游客,并不稀奇,不过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老套,不过值得思考的是,这究竟能不能赚钱?天价的投资来源于哪里?中国社科院哲学研 究所研究员陈静说:“老子像倘若能赚钱,也不能算是一件坏事,但是能否真的吸引人?能否收回投资?其中的程序又是什么样的?这就很难说了。”
 

  经典诵读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道德经》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道德经》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

  【老子是谁已无从考据】

  老子说:“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历史上的老子姓甚名谁,长相如何,身高几何,已不可考。

  历史上是否有老子其人,身世如何,一直都是学术界探讨的话题,陈静说:“《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写了三个老子,究竟哪个是后人所说的老子,还不清楚。司马迁在《史记》里还写到了老子的后人,第几代第几代都有,但是从春秋算下来,到了司马迁的时代,便已经接不上了。”

  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其中一句为“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然而实际上,老子究竟何许人也,从司马迁时代就已经说不清了。而老子出关,出的又 是哪个关,也同样难究其竟,陈静说:“过函谷关只是其中较多人认可的一种说法而已,并不是定论,大多数时候,只是笼统地说出关,而不特指是哪座关。”

  但在今天,不仅有老子像,还有老子故里,甚至住的哪座房子,都恨不得找出来。陈静说:“前一段时间我去河南考察,河南的伏牛山正在建旅游风景 区,说这里是老子出关后隐居的地方。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现在不是到处在争名人故里吗?就拿老子来说,学术界对于老子究竟是谁都还在探讨,可人家连出生日 期都有了。”

  【老子像历来都有】

  或许正如老子所说的:“外其身而身存”,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有为老子造像的事情,画像中知名的有文征明的老子像,有明朝张路的“老子骑牛图”等,铸像刻像也同样不少,陈静说:“比如泉州有一个石像,非常大,也很有名,是宋代刻的。”
 

  铸老子像不是关键,关键的问题是铸像背后的含义,陈静说:“倘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给名人塑像本身也是一种宣扬,是好事。一个民族的发展,不可能把自己的文化截然断开,而且民俗中的想象和学术问题无关,甚至和老子思想也没什么关系。”

  争议出现之后,出面表态的是一家旅游文化公司,这至少表明,老子铸像的背后,是商业利益,有评论说大肆塑像有崇拜偶像之嫌,不过在陈静看来,这 还够不上偶像崇拜。她说:“现在很多地方造名人像,争做名人故里,其目的无非是抢占文化资源,以此开发经济,吸引游客,谈不上偶像崇拜。当然,如果历史名 人、传统文化真的能拉动经济发展,这也不是坏事,但问题是,是不是真的能赚钱?就不得而知了,最起码我是不会去看的。”

  【别让文化成为腐败的借口】

  以经济为趋动力的文化资源开发,往往和文化本身没有关系,开发者也不求理解名人本身的思想,陈静说:“我曾经见过一个地方造庄子像,庄子手里捧 着一本书,居然是纸质书的模样,我们都知道,庄子时代是没有纸质书的,于是我们就问,怎么是纸质书的模样呢?结果人家回答说怕人们看不懂。”

  跟崇拜无关,跟理解也无关的文化开放,倘若真的是为开发经济倒也无可非议,但值得担忧的是,其背后存在太多的问题,陈静说:“很多地方开发文化 资源,投资巨大,这些投资有多少合理性,是必须关注的问题。如果是为提供公共服务,大可不计成本,但是如果是为经济效益,就要考虑投资的回报问题。盲目投 资会不会成为资源浪费,甚至这种巨额投资是否会成为腐败的借口,也是值得我们担忧的。所以,当面对这些文化开发事件时,程序的合理公正透明,是否有监督都 非常重要。”

  【传统文化复兴需要时间】

  在传统文化热的今天,跟风事件常有发生,就文化本身而言,陈静认为,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陈静说:“从过去革命时代对传统文化的拒绝,变成现在的认同和复兴,这种态度自然没有问题,但在具体的实践上还需要慎重考虑。中国的传统文化是 一个农业文明下的产物,而现代化所回应的则完全希望是西方的一套价值系统,这两者之间是有距离和差别的。所以,怎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在今天发挥作用,这就要 找到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可以互相结合、互相融合的方式,这一点直到现在,也还在探讨,它不是建立一个历史名人像可以完成的工作。”

  这种互相融合是整体性的,而非一两个单独的个例所能说明的,陈静说:“文化的融合不是简单地举个个例就完成了,关键是要讲出道理,传统文化的道 理和西方现代化的道理是两套系统,它们之间的融合不是个例所能解决的。而整体性的融合,还需要更多人,更长时间的探索”。(记者 周怀宗)

 

 

 
 
[ 艺坛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诚邀您扫码关注江苏书画艺术网微信公众号,关注的画廊及书画名家可在本站免费宣传,建站更有优惠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推荐艺坛快讯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助学基金 | 书画赞助 | 画廊酷站 | 艺术建站 | 名家题字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13045957号-7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