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书画艺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坛快讯 » 名家艺讯 » 名家资讯 » 正文

杨明臣:小楷用笔管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2  浏览次数:10
核心提示:杨明臣:小楷用笔管见

杨明臣

从近年来全国书法大赛投稿情况来看,小楷作品辄以千计,可见小楷仍然是颇受书法爱好者钟情的一种书体。而许多人却偏重于书写内容的选择、作品形式的制作、字形的倚侧变化,却忽视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即用笔。求厚朴者多冗肿滞涩,求灵劲者多飘浮无骨,少有沉着劲健之作。殊不知,书法之关键在于用笔,小楷尤为如此。自汉魏至明清,历代书法先贤对用笔皆极为重视,多有高论。宋代书论家姜  夔《续书谱》中专撰“用笔”一节,元赵松雪更有“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之说,清刘熙载讲的更为直接:“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极言用笔为书法之重中之重也。

学习小楷用笔,“二王”小楷是极尽完美的范本,既为不可偏离的正途,又为不可逾越的丰碑。大王为我们留下了“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像赞”、“孝女曹娥碑”诸帖,小王仅留下“洛神赋十三行”250字。而仅此足矣,它所包含的用笔方法、特点、风格极为丰富,足够我辈?其一生心慕手追而不可契及。我们的前人根据“二王”不同的书写特点和作品风格,将大王小楷用笔概括为“内  法”,即骨法用笔,书写时全神贯注于毫端,笔锋垂直,缓缓运笔,骨气充沛,刚劲不挠。笔画极细微处亦挺然有质,粗壮处又内含筋骨,通过轻微提按,笔尖含墨深入纸背,产生厚重沉着之感。将“小王”小楷用笔概括为“外拓法”,即点画舒展开朗,随形外拓,轻盈自然,疾徐有度。从而书写出粗细、方圆、直曲等各种点画形态,呈现圆润华滋,挺拔飘然之气象。沈尹默先生说:“外拓用笔,多半是在情驰神怡之际,兴象万端,奔赴笔下,翰墨淋漓,便成此趣”。我们临摹“二王”小楷时,不仅要仔细把握他们的笔画特点,甚至要细心品味其书写的状态和处世的心态。

用笔其实包括笔法、笔力、笔意、笔势诸多含意,这些概念大同小异,紧密关联又有所区别。所谓笔法,是使用毛笔写字的基本技法,是书法艺术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书写规矩和准则。它要求首先持笔既沉稳又轻灵,注重运笔的藏漏、使转、提按、疾徐等多个方面,逐步达到落笔准确,行笔流畅,收笔自然之效。所谓笔力,就是对运笔的控制力,通过控制笔锋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力度、不同速度,书写出富有站立感、厚度感和弹性感的点画,达到圆润劲挺、饱满有力的效果。笔力不等于将毛笔在纸上使劲,相反,如果下笔行笔时指、腕、肘、臂任何一个地方有意识地用力,就会出现僵硬、滞拙的点画。如果说写字时要用上劲的话,这种劲必须是协调的劲,是蕴含在体内的劲,是提着笔书写、自如控制所使的劲。这种劲运用得好,就能写出我们所需要的形质兼备的点画。所谓笔意,指作者通过用笔的断连、呼应、快慢、轻重等节奏变化,有意识地表现出的某种韵味、情感、精神和逸趣,是纯粹个性化的艺术元素,多为可意会而不可言喻。比如,钟元常《宣示表》古朴凝重,王羲之《乐毅论》圆润丰实,王献之《十三行》清劲峻逸,颜鲁公《麻姑仙坛记》朴茂古拙,赵松雪《汲黯传》刚健婀娜,文征明小楷疏朗萧散以及王宠小楷的婉约多姿等等,都是通过笔意表现出来的。笔意常常表现为用笔的上下贯通、左右呼应、笔断意连、收放合度的轻松自然状态。所谓笔势,就是赋于点画乃至字形一种力量感和动态感,使之不至于呆滞僵死,这对楷书是一种很高的要求。东汉的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这里所谓的“自然”、“阴阳”就是“势”的根本所在。“笔势”与“笔法”不同,“笔法”是任何书家、任何点画所应共同遵循的用笔规律,而“笔势”则是因个体差异、时代变化而出现肥瘦、长短、方圆、巧拙之区别。因“笔法”的共同遵守而使书法艺术传统得以传承,因“笔势”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变而使书法艺术的个性得以彰显,相比之下,“笔势”是较“笔法”训练更高层面的艺术要素,这一要素,不仅是技法范畴的,甚至是审美理念和文化修养方面的,不可等闲视之。

提高用笔能力是提高书法水平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其中既有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问题,也有方法和悟性的问题。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是个前提,临池数月,解决一点一画,也不为迟慢,有时积年累月,不得要领,忽然一日,感觉顿生,这就是功到自然成的道理。故习小楷者,必须临池不辍,小空少写,大空多写,写则聚精凝神,心无旁骛,假以时日,其功自见。我从多年习小楷中体悟到,用笔的核心不外“提、按、疾、徐”四字,有“提、按”方成节奏,有“疾、徐”方出神采。而这四字,是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揣摩去把握的,提笔书写,极为重要,提得笔起,才能按得下去,才能使转自如。至于方法,最根本的当然是临帖,临帖须“师法乎上”。窃以为“二王”小楷,后世无出其右者,不仅要帖不离手,常年不辍,而且要“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要细心观察揣摩其点画特点和细微末节。经过精临、意临、背临等长期实践,直至达到神似以致乱真的程度,创作时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小楷因其字形较小,人们观赏作品时往往迫而察之,故对用笔的精到细腻要求更高。一幅成功的小楷作品,要努力做到无一败字乃至无一败笔,要在临习和创作中对每一点画贯注精神,赋以神采,通篇看去神采灼照,摄人眼眸,这样小作品即能生出大气象。近些年由于人们对楷书创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或者偏颇,或认为楷书只是其它书体的一个基础,或认为楷书过于死板缰滞,而忽视对楷书笔法的精研细雕,致使楷书创作出现随意化、粗糙化的倾向,纵然偶有一两件所谓“创新”的作品在全国大赛中获奖,但终归对楷书精典的传承无大益处,且不可盲目踵从,丢失根本。同时也要防止只重字形,忽视神采的楷书学习方法,一味把楷书的字形写成方正型,把点画写成雕刻状,用笔迟滞,结字呆板,有肉无骨,状如算子。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长期的用笔训练来解决的。

2010年春初

 
 
[ 艺坛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诚邀您扫码关注江苏书画艺术网微信公众号,关注的画廊及书画名家可在本站免费宣传,建站更有优惠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推荐艺坛快讯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助学基金 | 书画赞助 | 画廊酷站 | 艺术建站 | 名家题字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13045957号-7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