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书画艺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坛快讯 » 名家艺讯 » 名家资讯 » 正文

学者梁江:绘画的才情来自学者本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0  浏览次数:23
核心提示:学者梁江:绘画的才情来自学者本色

梁江《醉翁亭记》

梁江《醉翁亭记》

梁江山水画

梁江山水画

从2011年1月18日起,广东籍知名史论学者梁江在东莞岭南美术馆举办首次个人书画作品展《情怀岭南》,展览由方旭东担任策展人,朱万章担任学术主持,展出梁江近年所作书法和山水、花鸟作品一百余件,展期为20天。梁江称展览取名“情怀岭南”,表示他对广东人文沃土的眷恋。

绘画的才情来自学者本色

梁江是广东美术界的第一位博士和首位博士生导师。他早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后到北京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业。在北京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著有《美术概论新编》、《广东画坛闻见录》、《中国美术鉴藏史稿》等书,在美术理论上颇有建树。

梁江自幼临习名家法帖,苦练各种书体,其行草书苍劲朴质,个性鲜明,后作中国画。本展作品题材多样,既有秋水苍松落雁,也有白荷青花黑牡丹,共百余件。其学生、知名书画评论家朱万章评价说:“梁江的书法中,充溢着一种恬静而平和的心境。这是与他长期的历练和深厚的学养分不开的。梁江书法和绘画上呈现的才情和个性特征,来自于他的学者本色。”

凭空写评论是隔靴搔痒

梁江素以美术理论研究与美术教育驰名学界,此次的首次个人书画作品展,却以画家身份进入大众视野,据了解,这种身份转换出现在不少文化研究的学者身上,不少人为此感到好奇。梁江表示,这是一个好现象,理论研究和实践是一体的,不可分开。“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也是必备的要素,没有体会和理解,不能凭空写评论的,否则这是隔靴搔痒。”

他同时指出但目前大多评论家不懂绘画,是艺术批评的通病。“艺术批评是一个专业行为,把深奥的理论化作简单通俗的语言去让大众了解,需要实事求是地指出作品的优劣,给画家提出导向性见解。这么多年来,我们的艺术评论都范了这个错误。这种风气要赶快纠正过来。”

访谈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梁老师,为人熟悉的是你的史论学者的身份,现在你举办《情怀岭南》一展,突然以画家身份进入大众视野,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转型?

梁江:我并不是从搞理论转行去搞创作的,其实我从小就在书法上下了很多功夫,并从广美油画系毕业,也就是说我是科班出生。由于各种原因,我在美术史这个范畴中崛起,慢慢地,大家就开始把我定位为理论家、学者,没把我当书法家或是画家。实际上,我一直在研究甚至创作书画。其实理论研究和实践是一体的,并不可分开;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也是必备的要素,没有体会和理解,是不能凭空下评论的。否则这样的评论是隔靴搔痒的,也是艺术评论的大忌。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着创作与理论研究双结合。之前由于个人的涵养问题,所以觉得没有必要以单独的书法家身份来与观众见面,以至于观众都忘了其实我也是画画出身的。事实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画画,同时我也认为在评论作品时,我的眼光比其他人更为严格、苛刻和透彻。因为这是一个专业要求,虽然当局者迷,但在评价自己作品是我还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的作品还不是太满意。有时候我在练习和尝试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些作品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完全表达我的内心想法和目标,因此我并不愿意把这些作品拿出展览。以致大家都认为我不会画画了。同时我也比搞实践的画家要求更高,一般专业的画家或书法家,他们会专攻一个题材或风格,人们也会觉得这是很正常,不会要求他们研究各个方面;但我同时也是搞理论的,需要关注更多的风格和技法,不能仅仅了解其一二,我需要更加全面,尽可能地去探索其他风格和技法,画不同的画、写不同的字体,让自己有更多的体验,这样我的评论就会比较内行和专业了。所以你们看到我的作品,都会呈现不同的技法,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风格。

凭空写评论是隔靴搔痒

南都:如果不搞创作而进行艺术评论,对评论界会出现什么后果?

梁江:我认为这是艺术批评的一个不良风气,我也在一些研讨会上指出只是艺术批评的通病。事实上,艺术批评是一个专业行为,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地指出作品的优劣指出,甚至还要指出指导画家发展的导向性见解。但现在许多批评家都无法做到,他们无法进入艺术圈子里面,无法亲身体验。他们的评论不到位,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以人昏昏要使人昭昭”,这是不可能的。他们用大而化之、外来的概念来描述当下的现状,实际上这样的描述是不准确的,尽是说不着边际的话。指的方向也是很含糊的。这些现象都是非常普遍的,甚至有人把这些感念当作是文化策略,作为一个负责的,有职业良知的艺术批评家,要避免这些通病,这样才能承担起应该的社会责任。

艺术评论的难点是把深奥的理论化作简单通俗的语言去让大众了解,而不是把很平常通俗的东西说得很高深。这么多年来,我们的艺术评论都范了这个错误。这种风气要赶快纠正过来。

南都: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梁江:第一,我们这个社会的某些风气不太好,有些东西需要炒作,需要文化经营,艺术批评就变成鲜花批评、软广告,改变这种风气需要我们的共同经营;第二,在社会转型期,我们批评家要负起我们的专业职责,但很多批评家并不能坚守他们的专业底线;第三,很多批评家并不具备专业能力,他们理所不能及却硬要评论。所以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一直坚持创作,这样就可以和我的批评相互促进。这就回到我为什么很少拿作品出来展览的问题上了,因为创作是我专业需要,会画画不奇怪,不会画画才是奇怪。同时这也与我个人为人处事有关系,我对于事业上的追求是非常严谨的,但对私人生活的要求则是得过且过。这样我的作品与市场无关,所以我的创作都呈现出轻松自如的状态。只是,艺术创作本应如此,它是超功利了,一旦与利益扯上关系,就不单纯了。我也是无意中经营到这个状况,或许也可以给艺术同行提供一些经验。

艺术市场处于失范阶段

南都:这些年来,艺术市场有着怎样的转变,请你分析一下?

梁江:当今的中国艺术市场与股市一样,同处在非正常阶段。我也非常尖锐地批评过这个情况。有人仅仅把这归结会社会转型的问题,但我认为并不是那么简单。譬如说,艺术评判的标准被颠覆了,旧的被打破了,但是新的还没建立起来。我们处于一个失范的时代,大家无从判别艺术的好坏。这样就为艺术市场的投机者留下空间,大家都误认为卖得贵的作品。价值和价格并不是一回事,其实这不是价值而是市场价格,而这个市场价格是人为的。现在价值和价格分离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种炒作都是有利益推动,这是不正常的也不规范。作为一般群众,对那些天价艺术品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作为艺术家,也不能跟风,不能因为作品卖得贵而心浮气躁。无论是群众还是艺术家还是要和市场保持一定距离,不要被广告、媒体等影响。像我们的国宝都是无价的,都是被收藏起来的,但偶尔也会流落一些出来,但它们的价格还不如一些当代油画的价格高,这不是笑话吗?因为这些国宝都是独一无二的,把它们炒高了,也没有第二件作品可卖,所以它们的炒作空间很小。有些机构画廊通常都会收藏一两百件作品,他们炒高作品的目的是把剩余的收藏都能以高价卖出。说得难听一点,这个影响策略其实很简单,像卖洗发水产品,就把样品寄到各单位,大家就会记住这个品牌;“炒画”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要轻易上当。

南都:艺术市场是几时进入这种混乱状态?

梁江:中国的艺术市场从八十年代开始起步,但一直没有走到正常的轨道上。现在艺术市场的法规开始建立,但从法规的建立到法规的健全再到法规的执行,还需要很漫长的过程。另外,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但是社会的诚信制度与道德标准还没有发展。

南都:那艺术市场究竟需要怎么样的制度?

梁江:交易有交易的法规,鉴定有鉴定的法规,流通也有流通的章程。还有在法规之外的诚信系统、道德标准和判别标准。对艺术批评有的是可以量化的,但更多是不能量化的,所以这还要和艺术规律结合。

我们的市场起步得比西方晚,所以我们还是要借鉴西方的经验,也要切合中国的国情。在这个发展的行径上,西方也还没走到终点,当然我们还要比他们更为落后一些,还要不停地往前走。我希望的法律法规可以不断地健全,有执行力度,建立批判标准,那么艺术市场才可以正常地发展。

南都:你能预测艺术市场何时才能走到正常的轨道?

梁江:这是比较难预测的。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了,九十年代比八十年代好,前一个十年比九十年代好,总体情况还是不断好转的,套用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采写:南方都市报记者 陈晓勤

 
 
[ 艺坛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诚邀您扫码关注江苏书画艺术网微信公众号,关注的画廊及书画名家可在本站免费宣传,建站更有优惠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推荐艺坛快讯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助学基金 | 书画赞助 | 画廊酷站 | 艺术建站 | 名家题字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13045957号-7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