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书画艺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坛快讯 » 艺术资讯 » 文化热点 » 正文

陆伯龙踏雪寻梅图95年后重回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0  浏览次数:11
核心提示:陆伯龙踏雪寻梅图95年后重回家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华振鹤

陆承亮先生正在为其祖父陆伯龙先生编纂画集,不久即可付梓。画集收入老画家23岁到93岁的代表作100幅,包括花鸟、山水、人物以及他擅长的仙佛道题材,相当全面地反映了老先生的艺术历程。为了做成这件大事,承亮兄倾注了大量心血,除了从家藏作品中精选,还努力搜求散佚在外的作品。他告诉我,就在几个月前,还偶然得到过一幅祖父的早年精品《踏雪寻梅图》(见图)呢。

陆伯龙(1896-1989)名乾,字伯龙,海上画派巨擘王一亭的入室弟子,生前是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他原籍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上世纪初因避战乱随父亲陆题石先生合家迁到上海,先住南市半淞园路附近,后定居法租界一幢公寓里。陆题石经营木材业,但酷爱书画收藏。这对幼年陆伯龙自然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的王一亭,作为实业家,与陆题石一直有商业往来。而作为湖州同乡以及对艺术的共同爱好,陆家与吴昌硕、王一亭的相互关系更是密切。吴昌硕十分喜欢幼年陆伯龙,觉得他悟性高,是块可以雕琢的璞玉,力主王一亭收为弟子,还兴致勃勃地为他取斋名“角闻楼”、“云起楼”,寄寓“龙因角而闻达四海”以及“云从龙,风从虎”(见《易传·乾卦》)的意思。更提起笔来书写了“云起楼”匾额。从此,他在吴、王两位名家,尤其在恩师王一亭亲授下逐渐掌握了王派画风的精髓,画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陆老先生成名很早,在国内以及日本等国颇有声名。我国出版于1947年的《中国美术年鉴》里,曾刊有他的传略,说是早期画风“一以师门相依归”,后期吸取了陈白阳、任伯年、程瑶笙等人长处后,画风有所变化,“笔墨蹊径与曩岁多所异”,就是说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老先生早年作品大都散失在外,保留下来的极少,其面貌究竟如何,连承亮兄也难以全面了解。作为孙子,他一直以此为憾。所以当他得到消息,说某家画廊挂着祖父早年的《踏雪寻梅图》,不禁要欣喜若狂,早得为快了。

《踏雪寻梅图》中堂,横79厘米,纵148厘米,1916年陆伯龙20岁时作。画中,一诗人寻访梅花归来,正骑着驴独过小桥,身后则是一枝绽放的梅花。画左书写自撰的题画诗:“一枝瘦影横天地,花朵含烟带晓霜。有客骑驴过桥去,湖边疑是宋蕲王。(韩世忠晚年常骑驴游两湖,死后封蕲王。)丙辰秋七月,角闻道人陆乾,时客沪上。”此画采用泼墨与没骨人物相结合的手法,粗笔写意,寥寥挥洒几笔,虽然状态简洁,却功力扎实,形神兼备。无论画法或构图,都是“一以师门相依归”的早期画风。

承亮兄对我说,当初挂在画廊里时,是一件破掉的画,有的地方用透明胶粘着。后来他请高手修补、装裱,才重新焕发了昔年光彩。他说:“我收藏的祖父作品中,《踏雪寻梅图》是年代最早的一幅。它95年后重回家,及时进入了我的视线,并收进《伯龙老画家佳作》画集中,填补了这一时期的空白。”

 
 
[ 艺坛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诚邀您扫码关注江苏书画艺术网微信公众号,关注的画廊及书画名家可在本站免费宣传,建站更有优惠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推荐艺坛快讯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助学基金 | 书画赞助 | 画廊酷站 | 艺术建站 | 名家题字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13045957号-7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