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书画艺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坛快讯 » 名家艺讯 » 名家资讯 » 正文

张立奎:笔墨清澈也动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4  浏览次数:3
核心提示:张立奎:笔墨清澈也动人

张立奎

张立奎

山东临沂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水墨人物研究生班,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现在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研究水墨人物创作课题,国防大学政治部专业美术创作员,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首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金奖、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际艺术大展优秀奖(最高奖)、炎帝杯国际艺术大展金奖。多次参加全国中国画提名展,大量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及美术机构收藏,其中作品《英雄》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8年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人物)画家。

张立奎的作品在传承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汲取西方艺术营养,沉雄博大,逸品可游。北方人的爽朗,军旅生活的锤炼,使他的画风别出心裁,笔墨豪迈大气,在水墨人物创作中探寻中国画写心写意的新视野。

笔清墨澈

生于60年代的艺术者在艺术传承中担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他们不像50年代出生的画家,能够有幸接受老一辈艺术大家的指点,也没有新生代画家们对当代艺术观念、艺术形式准确把握的先天优势,而是在二者之间广泛汲取营养,推陈出新,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个人面貌。

生于1963年的张立奎正符合这些创作特点。长期的水墨探索使他根植传统,用笔用墨酣畅淋漓,并探求东方写意性与现代感融合的新感觉。他说,“我试图把狂草的激情和笔墨融入到现代人物画的造型中;我试图把现代学院派的理念和实践融入到当代传统的文人画中;我试图把现实人物传递给我的那种丰富的情感,用一种激越的、洒脱的、无拘无束的笔触书写出来;我试图把书法用笔,融入到我的画图的每一个局部,不留一点做作,不留一点装饰,不留一点妩媚,使它像泉水一样清澈。”张立奎以纯水墨为表达方式,让人物的动态情感不受外在真实性的局限,直追人物内在的情韵。在似与不似、像与不像中,将创作感触以自我艺术形态物化出来,精气飞扬,传神动人。

我是沂蒙山中人

“饮水思源”,张立奎生长于“人人那个都说好”的沂蒙山区,忘不了父母、家乡风俗对他的艺术启蒙。他的母亲持家贤惠,心灵手巧,平日里,乡亲都爱找她描个鞋垫花样。父亲则是皮影制作好手,常常耍着道具自编自演自唱。开戏时家里总是坐满了人,看得有味,听得入迷,久久不愿散去。最热闹的要数门前的老庙,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在此举办庙会。这不仅是乡亲们出售自家农产品、采办生活所需的热闹集市,也成为一场充满风土民情的“文化盛宴”:特色手工艺制品、曲艺杂耍琳琅满目,来赶庙会的人熙熙攘攘,比肩接踵。虽然老庙经过历史动荡渐渐破败,庙会也随之销声匿迹,但童年的美好回忆一直印在张立奎脑中,成为他对艺术的最早认知。

山明水秀、写满红色故事的沂蒙养育了张立奎,赋予了他朴实、率真的性情。故乡的一景一物亦成为他创作中难以割舍的情节,催生了《沂蒙母亲》等系列作品。“我是沂蒙山人,从小生活在农村,深知祖、父辈生活的艰辛。画中,一个白发苍苍、满脸皱褶,饱经生活磨砺的老母亲,站在入冬的凛冽寒风中。一轮农村磨粮食的石磨压在人物背部上方的位置,渲染出母亲在艰苦条件下操持全家生活的劳累。她肯定在盘算冬天怎么熬过去,明年的日子怎么过,却又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创作沂蒙母亲形象时,张立奎试图让构图更富有思想性,体现他对亲历生活的真实感受,以及对沂蒙山人民不屈不挠,朴实乐观向上性格的热情讴歌。

“养”、“悟”之道

张立奎在艺术道路探索多年,对“养”与“悟”形成了独特感受。1991年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他的创作思路仍未清晰。学过许多修辞造句的技能了,如何写出好文章来?带着这种困惑,他苦练书法,做了很多艺术语言的探索,先“养”后“悟”:前期多观察生活自然、临摹古画,阅读大量有益的文学作品,滋养艺术修养至一定境界后再去“悟”,琢磨怎样下笔、构图。“古人讲究‘宁静致远’。养气悟道的过程必须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汲取多种艺术之长。这段迷茫探索期整整持续了十年,才感到自己的创作有那么点‘意思’了。”

这时的张立奎并没有停止求学的渴望,他要进一步解决艺术观念和画面表现缺乏震撼力的问题。2002年,张立奎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兼攻硕士研究生。在此期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到图书馆,参阅了大量美术理论的书籍。“因接触、学习传统笔墨的时间太长,我感到自己作品的用线、用色十分疲软。这时,油画和版画成了最能激发我灵感的事物。”张立奎被西方画家笔下的精彩作品深深吸引,并直接影响到他以后的创作。

“豪放派”特色

古人云,“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艺术创作不是将原自然之物生硬照搬,而要赋予艺术家的真情实感,经过加工、升华而成,自然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

张立奎认为,一个画家的创作语言风格形成,并非刻意而为,而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过程,它的形成既是画家笔墨技法积累后的境界,也是画家内在特质的选择。张立奎是北方人,十七八岁从军后,又受到部队热血激昂环境的影响,创作题材、风格随之表现出奋发向上和奔放的特点。“我可以画江南的小桥流水,但总找不到真实感觉,甚至有些像说假话。我不是那个地方的人,骨子里可能缺乏这种柔美气质。”

除水墨人物创作外,张立奎还画些富有魏晋情趣的作品。野而逸,丑而奇,狂而放,构图纵深感较强,人物夸张、变形,无拘无束,给人留有无限遐想。这也更表现出他“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情怀。

创作体现社会责任

近期,张立奎创作了几幅大画,如《醒狮图》、《安塞腰鼓》等,用大画反应历史、社会的重大事件。同时,大创作也是他创作道路的梳理、锤炼和总结。“我十年前就想创作《安塞腰鼓》,但因技法不成熟等原因迟迟未下笔。这幅作品要传递出西北人民高亢、豪迈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打起腰鼓来的撼天动地让你热血沸腾,无法用语言表达。生活中的烦恼、琐事在这样的场景下都显得如此渺小。”张立奎打算今后把主要精力用在这种创作上,他想选择油田工人战井喷、古今军事思想家、重大历史军事为题材,用大场面大气魄感染观者,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画家在65岁之前是创作的黄金时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还要多锤炼,用更好的作品回报社会。”


 
 
[ 艺坛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诚邀您扫码关注江苏书画艺术网微信公众号,关注的画廊及书画名家可在本站免费宣传,建站更有优惠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推荐艺坛快讯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助学基金 | 书画赞助 | 画廊酷站 | 艺术建站 | 名家题字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13045957号-7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