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书画艺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坛快讯 » 艺术资讯 » 文化热点 » 正文

安徽修复师后继乏人 文物修复师比文物还稀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12  浏览次数:24
核心提示:安徽修复师后继乏人 文物修复师比文物还稀缺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讯 如果把待修复的文物比作“病人”,那么能够让文物重新焕发生命力的修复师就是名副其实的“医生”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被修复的文物越来越多,而“医生”却出现了极度缺乏的情况。文物修复师为何如此缺乏?如何才能留住人才让珍贵的文物流传久远?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日前采访了安徽博物院的多位修复大 师。

全国现状

一千多万件文物破损待修复

我省现状:安徽博物院专业的文物修复大师只有8位,有大量珍贵文物需要修复。国家文物局曾做过调查,全国文物系统3000多万件馆藏文物中,半数存 在不同程度的破损。而据统计,我国真正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人员,全国也不过2000人。也就是说,2000位文物修复师需要面对1000多万件待修复的文 物。

“我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有大量的珍贵文物需要进行修复。”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郑龙亭告诉记者,安徽博物院专业的文物修复大师有八位,而博物院需要修 复的文物有很多,“ 不仅仅是博物院的馆藏文物,我省各个市的博物馆几乎没有专业的文物修复师,因此各市的破损腐蚀文物也需要拿到安徽博物院来修复。”

原先,由于我省文物修复专家技术过硬,江苏、浙江、山东、山西等省份的破损文物也有一部分送到我省来修。“ 但现在本省待修复的文物太多,修不过来,所以外省的我们就不修了,专注于修省内的馆藏文物。”郑龙亭介绍,我省待修复的文物增多,跟江南地区气候潮湿也有 一定关系,文物不能被保存在恒温恒湿的环境里,容易发生腐蚀等现象。

工作揭秘

一幅字画往往数月才能修复

修复大师洪夫龙:学徒掌握大概技能需要三年,能应付各种“疑难杂症”则需要十年时间。

“文物修复这行一直以来都是师承制,师傅带着徒弟,徒弟成为师傅,一代接着一代发展下来的。”安徽博物院字画修复大师洪夫龙说,社会上也有一些从事 修复工作的人员以及对文物修复感兴趣的人,“ 但说实话,一般人家里即使有非常有价值的文物需要修,也不敢随意送到这些人手上修,万一修坏了损失的不是一点点。所以社会上一些搞文物修复的,很难像我们 这样接触到珍贵的文物,手艺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

洪师傅告诉记者,字画的修复工作很繁琐、过程要细致,往往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能修复一幅作品,“ 这行跟别的行当不同,学习周期特别长,我带的两位徒弟算是很有耐心的了,一般性格稍微急躁点的人都很难坚持下来。”

洪师傅说,就字画修复来说,一位学徒想要掌握大概的技能需要三年,而能够应付各种“疑难杂症”,则需要十年时间,这还是学徒悟性很高的情况下,否则十年都学艺不精。“ 漫长的学习周期,使不少年轻人半途而废,或者感觉‘有心无力’,放弃学习。”洪师傅说。

困难不少

职业冷门许多人完全不了解

学徒李瑞亮:如果追求高工资,这行是满足不了的,只能说修复一件文物后心里特别有成就感。从一名学徒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文物修复师如此缺乏呢?学徒 李瑞亮告诉记者,学习文物修复的周期长,让很多想进入社会挣钱的人望而却步,“ 和企业那种干得多拿钱多的绩效不同,我们这行收入相对稳定,如果追求高工资,确实这行是满足不了,只能说修复好一件文物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从社会认同度来看,文物修复师可以算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比较冷门的职业,甚至很多人对这行完全不了解。“ 虽说将价值连城的文物修复起来需要很高的技艺,但这一行的社会认同度并不高。我周围就有人认为这项工作有那么难吗?不就是会木工、铁匠、钳工会的活就可以 了吗?”李瑞亮无奈地说道。

专家声音

招考限制学历让大师难招人

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郑龙亭:老一批文物修复师很多是初中刚毕业就跟着师傅学,修复技能特别高,但评职称就卡在了学历上。

目前,各地的博物院、博物馆均属于事业单位,招聘的门槛都比较高,对学历、专业均有要求,这就把一些人挡在了门外。“ 但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可能又看不上这行的工资待遇,学习又要这么久的时间,沉不下心来学习这么复杂的手艺活,这就是矛盾。”很担心文物修复传承问题的金师傅 说。

学徒李瑞亮告诉记者,这行评职称也有些特殊,“ 做的是手艺活,但评职称时也不根据你修复文物的多少和修复水平来定,没有学历等硬性条件就很难评职称。”

“工作人员的待遇和职称挂钩,如果评不了职称,文物修复人员待遇也上不去。像老一批的文物修复师,很多都是初中刚毕业就跟着师傅学,修复技能特别高,但评职称时就卡在了学历上。”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郑龙亭说,所以入行门槛和职称评定都是需要具体去斟酌的。

郑龙亭介绍,目前,我省为了留住和培养文物修复人才,举办了一些文物修复培训班,文物修复师也走进高校为学生带去相关知识,希望未来能多出现一批文物修复专家。

□师傅说:

修复很辛苦,坚持下来不容易

人物:金春刚安徽博物院文物修复师“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修,修到现在没停过。”安徽博物院文物修复师金春刚师傅今年68岁了,目前依然从事着修复工作。

金师傅带了两位女徒弟,徒弟们本来是跟着他学习囊匣制作和古籍修复的,“ 给文物做囊匣太苦了,木料又脏,以前带过的男徒弟都很少有坚持下来的,何况女徒弟了。”金师傅告诉记者,现在,两位女徒弟已经放弃学囊匣制作了,专门学习 相对不用做太多重体力活的古籍修复,“ 修书也不是容易的活,要十分细心,没个许多年也修不精的。”

□学徒说:

同学很少有人从事文物修复

人物:李瑞亮毕业于科大科技考古专业“师傅说,青铜器修复5到10年才能出师。焊接等相对简单的活几年掌握是没问题的,但做旧等后期复杂的工艺就需要自己领悟和时间积累了。5到10年还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师傅说有的人学了一辈子也未必能学透。”跟随著名青铜器修复大师靳鹏学习的学徒李瑞亮告诉记 者,他能耐得住性子,对这行也很有兴趣,但看看周边同学,和他从事同样工作的可不多,“我是科大科技考古专业毕业的,通过考试进入了安徽博物院工作,2012年开始学习青铜器修复。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学习文物修复的很少。”本报记者陶娜

 
 
[ 艺坛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诚邀您扫码关注江苏书画艺术网微信公众号,关注的画廊及书画名家可在本站免费宣传,建站更有优惠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推荐艺坛快讯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助学基金 | 书画赞助 | 画廊酷站 | 艺术建站 | 名家题字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13045957号-7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