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书画艺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坛快讯 » 名家艺讯 » 名家介绍 » 正文

萧娴先生艺术简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4-17  来源:酷艺文化  浏览次数:228
核心提示:萧娴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当然书法是主体,她中年以前, 曾致力于画梅花,虽然老年后精力所限,不再弹旧调,但她的绘画基础对于书法的风韵的形成是起营养作用的。
     萧娴先生,字稚秋,号蜕阁。一九零二年出生于贵州贵阳市。父亲萧铁珊,为西南饱学名士,与姚茫父为盟兄弟。精诗文,书法合石门颂、郑文公为一体,古意盎然。抗战期间,病逝于上海,享年七十有余。

丈夫江达,与朱德、周恩来同期留学德、法,为学生会会长。留学期间专攻工业,学成归国,为知识界所重,由于性格耿直,不合时流,空怀用世之心,终无报国之门。先生九岁随父出入南社,常到南社的聚集地六榕寺和广州小北门外茶社,人称南社小友;十三岁为广州新落成的大新百货公司写了″大好山河,四百兆众;新辟世界,十二重楼″这副丈二对联,并写了″壮观″两字,一时轰动五羊城,被称为″粤海神童″。十四岁随″岭南三杰″之一的高奇峰习画梅花;十八参加广州书法社;二十岁于上海拜康有为为师,次年参加上海青年书画会,与吴昌硕等同列书画名人;二十岁在广州参加书画义卖,筹款慰问北伐军,得到宋庆龄亲授奖章奖状。二十五岁与江达结婚,婚后定居南京。抗战期间,携子女避乱西南,止于成都,与王东培共同举办书画展。抗战结束,先生夫妇相携回宁。

文革后,先生书名大盛,舆论推举,赞誉日崇,出版了书法集,众多弟子,集于门下。期间诗集《劫余草》录成。作《康有为的书艺和书论》发表于《书法》杂志。被中国书协聘为名誉理事。一九九六年因病逝世,享年九十五岁,江浦县政府为建纪念馆于求雨山,馆内设故居和墓园。先生的书法成就。早年康有为云:″卫管重来主坫坛″,章太炎云:″真如万岁枯藤″,章士钊云:″大字雄奇小字腴″,于左任云:″行楷精良,篆籀奇古,女书家中,实罕其匹。″中晚年则有刘海粟誉以″端穆苍秀″,林散之赞以″园转自如″,高二适称曰″老笔纷披″;陈大羽评为″后学典范″。先生亦喜治印,尚存自刻三十二枚。

1983年11月11日,我陪萧老参观了黄果树瀑布。
快到黄果树瀑布了,我们已听到黄果树瀑布那隆隆的水声,看见远处的白水河象一条闪亮的白玉带滚滚而来,黄果树周围少数民族的村寨在一丛丛箭竹的掩映下如诗如画。

我们去的那个季节已是枯水季节,然而巨大的水帘以倾云翻雨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飞倾而下,直射潭底,发出隆隆巨响,溅起的水珠高达20多米,在刚出的太阳光照射下,现出无数道彩虹。那博大的气势动人心魄,老人看到家乡有如此状美的景色,不觉引发要写大字的欲望,只有写大字才能抒发她此时的心情她快步走进黄果树旁的接待室,立即脱掉外衣,叫我把纸、笔、墨准备好,她拿起笔就在四尺整张纸上写下了″白水″两字,当时摄影像机还来不及架好,直到萧老写″奇观″两字时,才拍摄下来。黄果树管理处的负责人说一定要把字刻在黄果树大瀑布的岩石上。

此后,萧娴先生在《庖丁论书》中写道:″我爱榜书,因爱大物,诸如我爱长江,汹涌无际;我爱长城,屏障万里。三年前还乡,雨中畅游黄果树,得观大瀑布,诚然悬河之势,纷披倾泻。畅游归来命笔,榜书总觉顺手。″故乡的大瀑布,助其书势。

从黄果树瀑布归来,住在安顺。安顺是著名的蜡染之乡,千百年来,蜡染的传统工艺一直在苗、布依、仡佬等少数民族的妇女中代代相传。陪同我们的贵州著名作家戴明贤谈起安顺苗族女子杨金秀。1982年在加拿大名城多伦多举办的中国传统技术展,她那神奇的蜡刀轰动了多伦多。萧老听后,一定要见一见这传奇的女子。接待组驱车到安顺县蔡官镇梅家庄去接杨金秀。

在宾馆的小客厅里,摆放着一个小电炉,上面放着一个蜡罐,里面有大半罐已化的蜡液,旁边坐着杨金秀,她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块两尺长的苗家土布,桌上放着两支象描图鸭嘴笔一样的鸭嘴蜡刀。只见她沾了一刀蜡液便在布上画了二条一尺多长的平行线,他把布对折,二条线的宽窄毫厘不差,令我们叹为观止。接下来他表演了画对称的卷云花枝,表演完后,萧老和她相拥在一起,并说:″你画的蜡线比尺子画的还直,真了不起。″杨金秀赠萧老一幅精美的蜡画作品(尚未染和去腊的原作),萧老赠送她书法作品。

多少年过去了,在萧老病重时,我到锁金五村去看她,只见她的床上放着杨金秀的那件蜡画,我不知老人是借此画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呢,还是有其他原因。我向老人谈起杨金秀冲破旧观念,在贵阳办起腊染厂,她们设计的腊染服装,领带等已畅销世界十多个国家┅┅老人握着我的手说:″我不如她!″我急忙说:″不,你俩同样是贵州的骄傲,您的作品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收藏,您教出的弟子如庄熙祖、桑作楷、端木丽生等都已取得不小的成就,弟子们一定把您的艺术发扬发大″ 。

书风

萧娴学书从篆隶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为胜,受康有为书法影响极深。其书法作品以“三石一盘”(篆书《散氏盘》、《石鼓文》、隶书《石门颂》、楷书《石门铭》)为宗。
受康有为影响,萧娴学书从篆隶入手,与现在一般入从楷书开始不一样。她认为,“楷书是从篆隶而来。篆是圆笔,隶是方笔,圆笔方笔都掌握到了,不论改写楷书、行书或草书都不难掌握了”。取法乎古,这当然是最难得的。她的书法,开始就是以“三石”为宗;“三石者,《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是也。历史上,女书法家并不多;即便有,一般也以秀丽婉约见长。萧娴的字却有伟丈夫气概,这与她宗“三石”是很有关系的。她最以大字行楷书胜,点画纵横驰骋,外放内敛,大气磅礴,与老师书如出一辙,以重、拙、大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一般而言,专写碑体者容易产生持板滞的缺点,而萧娴的字却是清映厚重,神彩远出。她篆隶楷皆精,而以楷书为第一。她的行楷大字,笔力雄厚,结字精微,气息浑涵,气势磅礴,毫不夸张地说,足以睨视前贤,独步当代。康有为赠诗中所说的“卫管”,即东晋的卫琰和元代的管道两位书家,其书风均属典雅秀媚一路,论美学境界实不足以与萧娴相比。
萧娴辞世后,在大量的挽联挽诗中,不少人尊之为“女书圣”。萧娴的书法造诣,当得起这个崇高的称号。在受康氏影响时,她摒弃了作行书偏求气血贯通,致使用笔时失质实的弊端,于气势感悟的同时,讲求字划的完整性。传萧老平日习字,有一特点即善于对由风雨年月浸蚀的斑剥字迹予以还原。这一面体现了她认真求实的书法态度和对既往书迹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许是在有意矫正康氏的积习。萧娴篆书,取资于石鼓文为多,特以“筋”胜,“气”则辅之。
萧娴是将《散氏盘》那种苍茫浑朴的气韵,作为她前后诸体书法的背景旋律对待的,对其篆、行等书风格皆起着间接的斡旋作用。汉《石门颂》的纵逸放达,在萧娴笔下由“中和”而凝敛,元气内蓄;不作雕饰处又略似早期的《莱子侯刻石》而墨味有加;用笔直拙瘦劲体现出“骨法”特征。而左昂右低的体势,遥感“散盘”,于排列的整饬中见摇撼——不管萧娴对散盘看法如何,但某人对某一法书虽并不定就写它,却倾注着一生的衷情。
这种固执乃至迷恋状态,似乎此书与此人有着某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潜在关联;反之,在此人之书中,也总能感觉到那法书的脉络。

艺术主张

萧娴的艺术主张归纳起来有七条:
一是悟。她说:“悟者,书魂之窍妙也,有赖于学识,多所联想。 未必全出于聪明。”
二是学。她说:“认真读书,读碍越多越广越好,不读书就没有 内含神韵的书卷气,不能脱俗,难免匠气。”
三是气质。她认为:“气质对于书艺,如土壤之于植物。同等 的阳光雨露,盐碱地无从播种,贫瘠地无望丰收。土壤可以改良, 人的气质也可以变化 。”
四是胆。她认为“不管临池还是创作,抓起笔来就写,往往得趣;若左顾右盼,患得患失,人既窘迫,书必不佳广。”
五是爱。这就是爱生活,爱自己的事业。
六是脱略名利。她说:“名利之贪心荫发,艺术之真趣顿失。 没有殉于艺术的操守,艺术断无成就,艺术需要痴情,名利场窒息 一切艺术。”
七,最后则是“天道酬勤”四个字。

书法成就

萧娴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当然书法是主体,她中年以前, 曾致力于画梅花,虽然老年后精力所限,不再弹旧调,但她的绘画基础对于书法的风韵的形成是起营养作用的。
她也善于作诗词,八年抗战中,国难深重,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她出于爱国的心情,作了许多咏叹时事的诗词,可惜因经常易地避难,诗稿遗失大半,幸存数十首,她录成《劫余草》一本。
林散之有《赠萧娴老人》诗赞美她的书法和诗词云:“豪情书似康南海,逸气才留郑小坡。”下注云:“君书学康有为,而词气又近郑文悼,小坡其字也。”郑文悼是清末光绪举人,他的词体洁旨远,句娇韵美,当时评论家认为可比之南宋著名词人清真、白石的。
她也爱好戏曲,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家藏旧琴,虽然不拨不弹,却总觉得声韵自在。她认为无声比有声更饶声的雅趣,这是一种哲趣,很像一干多年前陶渊明藏琴不用的意味,所以自名其书 斋为“枕琴室”。
她善作对联、多自己亲拟,既饶哲理,又多情韵,譬如挽林散之的对联云:“绝艺是老,大聪为聋。”传为绝唱。
 
 
[ 艺坛快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诚邀您扫码关注江苏书画艺术网微信公众号,关注的画廊及书画名家可在本站免费宣传,建站更有优惠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推荐艺坛快讯
江苏书画艺术网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助学基金 | 书画赞助 | 画廊酷站 | 艺术建站 | 名家题字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13045957号-7
Powered by DESTOON